辰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1-10-27 08:48 信息来源:辰溪县发展和改革局

导    语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和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加速推进“一化四建”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谱写中国梦的辰溪篇章具有重大意义。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坚持战略思维、坚持目标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战略、增强发展动力,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县围绕既定发展目标,实施“一化四建”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综合实力稳中有进。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58亿元,是2010年53.1亿元的1.88倍,年均增速10.6%(预计数,下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2.33亿元,年均增长10.4%;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15.83亿元,年均增长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3亿元,年均增长14.5%。完成公共财政收入7.22亿元,年均增长1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45亿元,年均增长11.3%;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4.6亿元,年均增长18.5%。

——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我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启动实施了多批重点城建项目,刘晓森林公园、城南大道、城东市民休闲广场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城东城南安置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面加强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和农村集镇建设。以美丽辰溪建设为总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乡环境得到全面改观。“十二五”期间,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连续两年入列全省十佳县行列,连续3年全市综合评比第一,成功晋级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开启了国家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新征程。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民办实事、扶贫帮困、抗旱救灾等工作成效显著。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了博雅学校、思源实验学校等一批项目。大力推进卫生事业,新农合参合率达98.9%。2015年县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支出将达1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连续5年保持全省平安县、连续4年保持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模范县、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县等殊荣,“221”便民服务体系,入选2014年度湖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法治事件。工商、物价、民族、宗教、科技、科协、机要、保密、史志、档案、工会、妇联、统战、台办、供销、人防、老干、残联、气象、水文、共青团、工商联、旅游外事侨务、住房公积金、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谋发展与惠民生并重,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49元,为2010年5414元的1.97倍,年均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53元,为2010年11250元的1.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7362元,为2010年2983元的2.47倍,年均增长17.2%。强化就业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余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加强落实社会保障,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综合参保率达96.7%。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养殖业加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农民增收,全县5.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14%下降至10.74%,贫困人口脱贫比例年均下降3.48%。

——改革创新取得新实效。“十二五”期间我县把改革创新作为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项目83项,调整合并135项,下放41项。启动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前期工作,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奠定了基础。落实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大力推行政府性存款与银行放贷挂钩、助保贷款、贴息贷款,全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推行“六张清单一张网”制度,即建立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清单、企业投资负面和守法诚信清单、财政资金使用清单、审计监察监督清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党政建设得到新提升。“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有效遏制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一批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围绕反对“四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并强化制度执行,全面推行“221” 便民服务服务体系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了良好社会风气。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一转六提”,着力强化干部势力力,全县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发展的新风尚。

第二节  宏观环境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经济调整进入新阶段,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步入新常态,湖南率先建成小康成为主旋律。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生产能力庞大与有限市场空间的矛盾突出。发达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放缓。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区域经济合作多元化,新型竞合成为大趋势。这对我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参与国内外分工和融入全球经济贸易带来新机遇。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步入新常态,主导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阶段演化,区域战略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的目标推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势在必行。这客观上要求我县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速度向中高速换挡,经济发展质量向中高端迈进。同时,中央决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对湖南进行“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国家战略重心向中西部内移为我县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创造了条件。

——国家持续支持武陵山片区发展。国家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明确了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我县作为连片特困地区的重点县,“十三五”时期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后发地区发展的政策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机遇期。“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县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永续发展。

——湖南率先建成小康将成为主旋律。为了确保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湖南省在“十二五”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然而,湖南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县作为分类指导中的三类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应立足县情,尊重发展规律,适应经济新常态,充分挖掘发展新优势,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顺利实现。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在新的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下,我县加快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以预见的压力和挑战。

——四大机遇。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将加大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补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加上国家更加注重农业现代化,这些对于我县来说,将催生大量投资热点和机会,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带来重要机遇。二是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中部崛起战略纵深推进,将出台扶持力度更大的一揽子新政策;省里湘西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将为我县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政策红利空间。三是产业梯度转移带来的新机遇。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步入升级换代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县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劳动力,将成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四是交通区位条件改善带来的新机遇。沪昆高铁建成通车,我县接近“高铁时代”;沪昆高速、长韶娄怀高速紧邻而过,我县区位优势得到改善。

——四大挑战。一是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时期,国家把创新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加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抬高项目审批、土地供给、信贷投放等门槛。我县产业结构不优,属于典型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加之高新企业偏少、创新能力不强,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和传统产业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的宏观背景下,我县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压力不小。二是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时期,国家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要求更高、刚性约束更强。而我县产业发展主要靠资源型工业企业撑起,经济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愈发尖锐,加强生态建设、实行绿色发展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三是区域竞争面临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县各项经济指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全国、全省发达县市区相比,总量依然偏小。“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种政策、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将更加激烈,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省内先进县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四是全面脱贫面临的挑战。民生及社会事业历史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贫困点多面广,任务十分艰巨。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辰溪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真抓实干,务实作为,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把握新一轮发展改革的主动权,保持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章  战略构想


    第一节  指导思想

辰溪“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三量齐升”、“五化同步”,紧紧围绕“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一化四建”发展战略,突出“两点一线”,着力脱贫攻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民主法治建设“五个新突破”,确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富裕、山川秀美、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辰溪。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民本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使全县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将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作为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着力调整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全面推动改革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按照拉长板和补短板相结合的思路,提出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依法治县。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化依法治县。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改革发展事业的坚强领导,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县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到2020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等各项指标达到全面小康要求。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6.7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000元;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2亿元,年均增长1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4亿元,年均增长11%,全口径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0%。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5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4亿元,年均增长13%,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额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到45%,三次产业比调整到14:42: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5:1。全县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城乡区域空间结构更加优化。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到2020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50元,年均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62元,年均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8元。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值缩小为2.33:1;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100%。实施精准脱贫,确保7.64万农村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0%,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超过50%,每千人拥有病床数超过4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10‰,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氛围全面形成。

——生态环境显著好转。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62吨标准煤,单位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各类污染物排放物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60%,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达标率达到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3.8%;基本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专栏1:“十三五”辰溪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目标值(2020)

备注

一、经济发展

-

-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2010年不变价格)

≥27000

预期性

2.人均财政收入

≥2500

预期性

3.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

%

≥80

预期性

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85

预期性

5.贫困发生率

%

≤4

预期性

6.城镇化率

%

≥45

预期性

7.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

%

≥50

预期性

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

%

100

预期性

9.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

%

150

预期性

二、人民生活

-

-

10.居民

收入水平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8262

预期性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2128

预期性

1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30

预期性

12.人均储蓄存款

≥24000

预期性

13.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

%

≥14

预期性

14.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

%

100

预期性

15.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

%

100

预期性

三、社会发展

-

-

16.社会保障发展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100

约束性

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

%

≥50

约束性

17.教育发展水平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0

约束性

平均受教育年限

12

约束性

18.医疗卫生水平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4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0

约束性

19.文化发展水平

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1

约束性

四、民主法治

-

-

20.城乡居民依法自治

城镇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21.社会安全指数

%

100

约束性

五、生态文明

-

-

22.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

≤0.62

约束性

23.环境质量指数

城镇污水处理率

%

≥65

约束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

≥60

约束性

空气质量达标率

%

≥95

约束性

地表水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

%

≥80

约束性

24.绿化水平

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

%

≥3

约束性

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50

约束性

第三章  主体功能区和空间布局

实施主体功能区布局,按照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的总体要求,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各自发展的主要方向,科学谋划未来的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城镇发展空间

主体功能。城镇发展空间属于重点开发区,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具有一定城镇化和工业化基础,能够支撑全县总体发展战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县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城镇化地区。

空间范围。将县城、工业集中区以及S223沿线的“两点一线”区域和四个中心镇(孝坪镇、修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作为重点开发区,推进以新型工业为主的新产业、新城镇和新农村融合发展。

发展目标。到2020年,重点开发区集聚的经济规模达到全县经济总量70%左右,城镇人口数量占全县总人口的4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第二节  农业生产空间

主体功能。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区域,是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按照“两山一品”、“一带六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和“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农业发展要求,农业生产空间要依托优势产业基地,推动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具有辰溪特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空间范围。我县农产品主产区属于武陵山和雪峰山山地农业带,按照沿江、沿线为界限,可分为北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西南部经济区、东南部经济区四个主要农业生产片区。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7%左右。

第三节  生态保护空间

主体功能。重点生态保护空间是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在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资源开采、农林产品生产加工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相关产业。

空间范围。我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沅水和辰水流域水体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保护区。

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县生态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应超过50%。

第四章  新型工业化

对接省“135工程”、“制造业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到202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第一节  强化产业园区平台建设

按照“新园、新区、新城”和“功能分区明晰、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重点明确、集约节约用地、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推进工业集中区和生态产业园建设,打造百亿级产业园。

工业集中区。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29栋26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新建15吨/天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场。进一步完善园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现代仓储物流园和沅水货运码头建设。

生态产业园。加快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征收10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1200米、供水管网2100米、排污管网2100米,完成园区绿化2万平方米。

产业走廊。在“两点一线”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县城与工业集中区之间的产业走廊。以县城至工业集中区快速通道为轴线,连接工业集中区、生态产业园等区域产业集聚核心节点,推动产业走廊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形成新产业、新城镇、新农村“三新”融合发展格局。

第二节  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市场主导、优势优先的原则,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动漫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壮大以东迪、泰达讯、顾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以LED模块及成品、智能终端及配套、智能家居、光电产品及应用电子等为重点,培育扩展集成电路、数字内容、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

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山地植物多样性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汉清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植物提取物等医药中间体和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完成博落回提取物、油茶皂甙、天然茶籽洗洁精、兽药颗粒、博落回脚气水等生物医药项目建设,积极开发金银花系列产品,推动临床用药品、药剂生产。

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以润沅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园,推动新材料产业跨越发展;引导鼓励莫来石耐火材料行业兼并重组,提升工艺水平,开发莫来石制品等新型材料,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湘联陶瓷基地建设,培育具有较强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的陶瓷新材料产业。

新能源产业。大力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有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长田湾、田湾、谭伍、罗子山风电场项目,大力发展以屋顶电站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和户用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利用项目,着力推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动漫产业。鼓励支持文化动漫产业与服装玩具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动漫精品,发展与动漫形象相关的服装、玩具、文具、电子游戏等衍生轻工业产品,促进品牌服装、鞋、帽等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十三五”期间,引进相关企业10家以上。

第三节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

围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一主线,坚持壮大产业规模与结构优化升级并重,全面推进能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和粮油食品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导推动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限制钒矿、磷矿、碳质板岩、碳质页岩等对生态环境具有严重污染的产业无序发展。

能源产业。启动鱼潭电站水电站建设,推动现有水电企业实施提质挖潜和升级改造。对现有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和矿业权整合,推动煤炭生产企业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石煤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和应用煤制气、煤硫分离等新技术。

化工产业。引导电石行业转型升级,扶持硅钒企业研发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重点支持蓝伯化工、株化顺达、湖南华荣、新宏大钒业等企业盘活资产资源,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提高产业竞争力。

建材产业。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重点开发高端碳酸钙系列产品和高端建材,推动华中水泥公司升级改造和余热资源综合利用。

机械制造业。发展壮大装备机械制造业,以云箭集团、飞利嘉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水轮发电机组和空气压缩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以湘煤矿业、楚峰冶金设备公司为龙头,加快推进矿山机械和农用机械制造业发展;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加快推进电动车生产及关联产业发展。

粮油食品产业。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粮食、肉食加工,菜籽、茶籽食用油开发,天然矿泉水、有机绿色食品综合开发及地方特色食品的精深加工。“十三五”期间,新增各类食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培育规上食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

专栏2:“十三五”辰溪县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项目

一、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智能移动电子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00亩,建设智能电子相关应用产业和研发基地。物联网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00亩,建设10条SMT全自动高速贴片生产线、年产100万套各种型号智能家居产品生产线、年产1500万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主板生产线。高频变压器及充电电器项目,建设日产10000个高频变压器及充电电器生产线。

二、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汉清新资源产业园及MCE、油茶皂甙等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三、新材料产业项目。锂电池隔离膜新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重污净化反应球环保新材料项目;高端瓷化琉璃瓦及其它实用陶瓷生产线项目。

四、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发建设谭家场、伍家湾、柿溪片区风力发电场,长田湾、仙人湾片区风力发电场,田湾片区风力发电场,罗子山、苏木溪、上蒲溪片区风力发电场;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分布式地面光伏电站;电动车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汽电联供项目。

五、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新型干法水泥及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煤矿改造升级项目;专用机械制造项目;天然矿泉水生产项目;肉牛屠宰及肉制品冷冻、冷藏项目。

第四节  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精细、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贯彻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理念,加强机械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对接合作、协同发展,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辰溪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以辰溪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加快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生产协同和综合集成,鼓励企业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打造现代智能化工厂。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

持续坚持“两山一品、一带六化”的发展思路,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全县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24.1亿元,年均增长4.5%。

第一节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夯实农业基础。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能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水利、田间灌溉等现代农业实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稳定粮食产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较为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政府粮食调控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十三五”时期,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54万亩以上,优质稻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粮食生产总量在20万吨以上,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

第二节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施“两山一品”特色农业工程。充分发挥“两山一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两山”即山上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油料产业,“山下”以发展蛋鸡为主的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一品”即发展一村一品或一乡(区域)一品,培育生产基地,促进油茶、蛋鸡、优质稻、生猪、油菜、蔬菜、柑桔、中药材、特种养殖、休闲农业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群和优势产业带。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企业化管理、品牌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一体化联动”的“六化”农业总体发展思路,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一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到2020年,力争年销售总额过5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5:1。

专栏3:“十三五”辰溪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一、油茶产业。在田湾、黄溪口、潭湾、火马冲、安坪等片区,新建、改造油茶基地40万亩,形成产、供、销,贸、工、林一体化油茶产业体系。

二、蛋鸡产业。在火马冲、潭湾、安坪等片区,新建规模化、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全县蛋鸡养殖规模达到300-500万羽。

三、优质稻产业。在安坪、黄溪口、潭湾、火马冲等片区,建设标准化优质稻生产基地35万亩。

四、生猪产业。在田湾、火马冲、潭湾等片区,建设5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

五、蔬菜产业。在辰阳、田湾、潭湾、黄溪口等片区,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 3万亩,大力发展城郊蔬菜产业,鼓励发展食用菌产业。

六、油菜产业。在安坪、田湾、潭湾、火马冲等片区,建设优质高产油菜基地25万亩。

七、柑桔产业。在辰阳、田湾、潭湾、火马冲等片区,新建改造脐橙、甜橙、蜜桔基地10万亩。

八、中药材产业。在田湾、安坪、火马冲、黄溪口等片区,建设金银花、黄芪、白芷、太子参、百合等中药材基地。

九、特种养殖产业。在火马冲、潭湾、修溪、黄溪口等片区,建设中华大鲵、中华鳅、山鸡等特色养殖基地。

十、休闲农业。在辰阳、潭湾、田湾、修溪、火马冲等片区,融合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家庭农场、观光采摘园等。

打造优势农业品牌。继续扶持“老舵”、“华凤”、“畅哥”、“九角尖山”、“千里坪”等一批知名品牌,培育发展“辰溪茶油”、“柿溪葡萄”、 “辰溪麻鸭”、“辰溪酸萝卜”和“辰溪米粉”等地理标志产品和认证食品。

第三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的政策。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规模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全县70%以上的耕地实现流转,适度规模种粮大户105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20%以上的农户。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吸引更多有识之士返乡投资创业,以家庭农场、农业庄园、休闲观光、古村落游、农家采摘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多功能。

第四节  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加快农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示范与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机耕道和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广油菜机械化技术,柑桔保鲜、加工、贮藏以及红薯粉丝、植物油粗精加工技术,竹木产品粗精加工机械技术,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全面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6万千瓦,年均增长7%。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第五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农田永续利用。注重集约节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恢复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保障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保持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7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9%以上。

第六章  现代服务业

大力培育壮大物流、商贸、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

第一节  商贸物流产业

依托三条大通道、两个货运码头和一个综合汽车站建设的交通“321”工程,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牢固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的理念,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实施商贸物流“321”(“3”即激活城东商业聚集区,建成城南、火马冲两个物流园;“2”即打造黄溪口集镇、安坪集镇两个县域商业次中心,“1”即打造1个农村买卖双向电商平台)工程,构建现代商贸物流设施网络,打造怀化北部商贸物流次中心。

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以大型商贸综合市场为龙头,以特色街、专业市场为主体,以城乡便利店为基础,构建城乡一体、城乡联动的市场体系,培育商业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加快培育市场集群,激活城东商业聚集区,引导各类专业市场、商场、超市进驻城东商业聚集区,进一步丰富城东商业聚集区商业业态。

加快物流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火马冲物流园和城南物流园。促进工业集中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把火马冲物流园建设成新型工业物流中心和加工贸易中心。引导各类物流企业、快递公司和农产品、农资及汽贸汽配等交易、加工、配送向城南物流园区集结,促进新业态发展。打造商业次中心,将黄溪口集镇、安坪集镇培育成县域商业次中心,形成县域商贸物流梯级周转站并辐射周边乡镇及邻县。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着力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221”便民服务网络,构建农村买卖双向电商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亿元。

专栏4:“十三五”辰溪县商贸物流产业“321”工程

一、商贸物流“321”工程。“3”,即3个商业集聚区和物流园:打造城东商业聚集区,建设火马冲物流园和城南物流园;“2”,即两个商业次中心:黄溪口商业次中心、安坪集镇两个商业次中心;“1”,即依托“221”便民服务体系建立1个电商平台。

二、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工程。工业集中区现代仓储物流园建设项目;生态产业园商贸仓储物流区建设项目;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农贸市场新建及改造项目;10万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城南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龙翔农机汽贸城建设项目;辰溪油库建设项目;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建设项目。

第二节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加强培育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强化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百里画廊,千年辰溪”旅游品牌,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3个,全省5星级乡村旅游点达6个,4星级涉外旅游饭店1家。

形成“一心一山一水一城一圈”发展格局。“一心”,即以县城中心,是全县旅游的集散地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具备全县旅游业开发的组织功能和游客服务接待功能。“一山”,即大酉山,通过保护大酉山生态资源,融合大酉洞的“二酉藏书”文化和“大酉华妙洞天”道教文化,打造成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一水”,即沅水,打造从东南方向的龙头庵开始,经黄溪口、仙人湾、火马冲、修溪、辰阳古镇再到达北部的江东村的沅水百里画廊,以及以北部的江东村为核心点,辐射到船溪古驿站区域。“一城”,即打造辰阳古城,逐步恢复辰阳古镇。“一圈”,即由黄溪口、龙头庵、上蒲溪五宝田、罗子山、后塘纪岩、仙人湾形成的东南部瑶乡生态文明旅游圈。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以我县近百公里沅水黄金水道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挖掘开发沅水流域文明、辰阳古镇、瑶族民俗等重点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怀化作为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的优势,拓展旅游市场,打造瑶族风韵休闲旅游区、古城古镇古村群落文化旅游区、沅水文化生态休闲带等旅游品牌,加快我县融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将辰溪打造成为湘西生态文化和山水文化观光旅游重要目的地。

专栏5:“十三五”辰溪县生态文化旅游十大工程

一、大酉山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将大酉山规划为“四区”,即以大酉洞为核心,打造藏书文化景区;以大酉观为核心,打造道教文化景区;以丹山寺为核心,打造佛教文化景区;以善卷祠为核心,打造德文化景区;以大酉书院为核心,打造儒文化景区。推进大酉山绿化工程,重塑“酉山耸翠”景象。

二、辰阳古镇恢复与建设。以恢复柳树湾古街为核心,力争于2020年将辰阳古镇打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启动实施柳树湾古街和古民居改造。恢复传统的老戏院、老茶馆、美食馆、土特产馆、手工艺作坊,保护好辰阳古镇的古墙、古井、古码头、古吊脚楼、古商铺、古巷道等。

三、沅水百里画廊建设。在沅水两岸及辰水两岸统一民房建设风格,完成龙头庵、黄溪口、修溪、锦滨、火马冲、安坪、孝坪江东村等有龙舟赛事和表演的码头、看台建设;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

四、锦岩塔重建。恢复和建设锦岩塔,对周边进行植树造林,与熊首山森林公园连成一体,完成锦岩塔配套设施建设。

五、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在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内,新增辰溪抗日文化元素,重塑辰溪作为抗日总后方光辉形象,完善湘西剿匪胜利公园配套设施建设。

六、燕子洞风景区改造提质。将燕子洞景区建设成3A级以上旅游景区。

七、江东文化园开发。做好江东寺保护和开发,打造以江东寺、箱子岩、玉华洞、船溪古驿站为核心的江东文化园,恢复江东寺转轮藏和群殿原貌,开发水上项目、箱子岩悬棺、辛女岩、马嘴岩、船溪明代风雨桥、玉华洞、从方田到江东的古驿道等景点。

八、瑶乡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建设。以上蒲溪五宝田古民居,罗子山、仙人岩的自然生态,后塘纪岩的丹霞地貌,仙人湾的鱼猎传统,龙头庵的龙舟文化为旅游资源重点,建立瑶乡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圈。启动申报仙人岩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

九、乡村旅游开发。在黄溪口镇双溪村、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仙人湾瑶族乡渔业村、柿溪乡溪口村、潭湾镇石牌村等10个村开展乡村旅游试点。

十、辰河文化传承保护。做好辰河高腔、辰溪丝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将辰河高腔、茶山号子、辰溪丝弦、社塘木偶戏、沅水橹歌、辰溪阳戏等作为旅游节目投放旅游市场;举办辰河龙舟竞赛活动,弘扬龙舟文化。

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加快沅水百里画廊、五宝田-罗子山生态文明旅游圈等生态风景区建设,重点建设大酉山生态文化公园,加快推进燕子洞风景区扩容提质工程和五宝田景区建设,推进辰阳古镇、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江东民族民俗文化园、辰河高腔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乡村旅游开发项目,遴选旅游资源较好、有开发条件的贫困村25个开展乡村旅游试点。“十三五”时期,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全县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2亿元。

专栏6:“十三五”辰溪县生态旅游产业配套工程

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1、景区配套交通建设。建设完善9条旅游道路:①S250溆浦县江口至龙头庵段公路37公里;②上蒲溪界巴老处至中方县丁家乡11公里;③潭湾至麻田小田坪3公里;④县城至江东15公里;⑤罗子山计议界至上蒲溪小学6.5公里;⑥一中至锦岩塔3.5公里;⑦船溪至玉华洞1.5公里;⑧城郊林场至丫髻庵5.5公里;⑨长冲到能仁寺的道路。

2、景区配套设施。各重点景区及乡村旅游点实现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通信等配套设施全覆盖。

3、启动智慧旅游。实现星级酒店、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农庄、旅行社实现网络全覆盖及旅游触摸平台建成运营。

二、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工程

逐步推出手工陶艺、阴沉木工艺品、汉清生物茶皂素等纯天然日用品、龙鳞纪念章等10种旅游商品;推出老舵食品系列、血鸭、毛狗、茶籽油等20个以上旅游食品品种,发展10家以上旅游商品购物店。

第三节  现代金融服务业

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围绕建设湖南金融强县的目标,加快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存、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竞争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根据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营业网点数,改善城乡支付结算服务环境。

扶持金融企业发展。提升农商行核心竞争力,为县内中小企业打造良好融资平台。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推进经济协调发展。

强化农村金融支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支持机制,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主体参与的农业灾害转移分摊机制。

第四节  “互联网+”产业

对接国家和省市“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信息化助推产业现代化,加快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渗透和深度融合。

加快“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建设。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农业生产精细化水平,加快建设农村电商公共平台,依托电商平台推动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直销直供,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经营收入。

推动“互联网+”关联产业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快速发展,加大智能仓储系统、智能配送体系等物流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集仓储、运输、配送等信息于一体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

第五节  新兴服务型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落实产业、财税等扶持政策,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大力推动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节庆会展、创意设计、饮食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加快培育阴沉木文化创意产业、龙舟文化产业、陶瓷文化产业等具有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十三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年均25%增长。

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与健康产业互动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区域外资本开发养老服务项目,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集医疗服务、体育健身、健康促进等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建设养老度假和社会化养老产业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积极拓展体育健康产业消费市场。“十三五”期间体育和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居民服务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服务、物业管理、便民超市、送货上门、再生资源回收等便民服务业,推动居民服务业向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发展。“十三五”期间居民服务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第七章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坚定不移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市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以县城为中心,不断优化“一城两区、四点两线”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

“一城两区”:核心增长极。把县城中心城区和火马冲镇(包括工业集中区)作为县域的核心增长极进行规划建设,构建“一环二水三山四区五桥”的城市框架,增强县城作为核心城区的综合功能,促进火马冲镇向县城融合,加快火马冲镇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建设。

四个重点镇:重要增长点。构筑四个经济增长点:孝坪镇、修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以孝坪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北部片区的经济增长。以修溪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东北部片区的经济增长。以安坪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点,带动西南部片区的经济增长。以黄溪口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东南部片区经济增长。

专栏7:“十三五”辰溪县各乡镇发展功能定位

一、综合型。即县城,包括娱乐老虎机、火马冲镇、锦滨镇、潭湾镇,是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以工业为支柱,商贸、物流和旅游等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综合型城市。

二、工业旅游型。即孝坪镇,是区域性中心镇,以工矿业、机械制造和旅游为主导产业,有“小武汉”之称工业旅游型小城镇。

三、农贸型。包括修溪镇、黄溪口镇、安坪镇、田湾镇,是区域性中心镇,以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贸易为主导产业,定位为农贸型小城镇。

四、特色农业和民族旅游型。包括龙泉岩乡、大水田乡、桥头溪、小龙门乡、长田湾乡、仙人湾瑶族乡、龙头庵乡、罗子山瑶族乡、后塘瑶族乡、苏木溪瑶族乡、上蒲溪瑶族乡、柿溪乡、谭家场乡、船溪乡,属于特色农业乡和瑶族乡,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茶、油菜和金银花等为主导产业,发展烟叶、辣椒、柑桔、板栗、柿子等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农业旅游型乡镇。

两条发展轴线:村镇互动空间。以湘黔铁路—S223线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主轴,以沅水—辰水沿线作为支撑县域中南部经济发展次轴并串联安坪、辰阳、修溪、黄溪口四个重要节点,形成村镇互动空间。

第二节  提升县城品质品位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好县城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引导城市有序建设,有效提升县城品质品位。

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按照“三步走”的县城发展战略,全力加快城东建设,稳步推进城南开发,积极实施老城改造,把县城建设成为“两江三岸、山水园林、三产发达、功能强大”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大力实施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加快完善市政道路网络化建设,科学布局建设停车场和人行设施,统筹布局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品位。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把县城建设成为以新型工业、现代商贸物流和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怀化北部及湘西接边地区中心城市。至2020年,县城人口达到16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

第三节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和谐、便利的宜居宜业城市。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形成快捷、便利的城市路网体系。完成城区道路亮化全覆盖建设,加大亮化设施维护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绿护绿活动,扩大绿色空间。完善健全城镇排水排污设施,加强社会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箱等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配备好垃圾清扫转运设备。完成城镇供水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工业集中区和黄溪口镇污水处理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建设。

专栏8: “十三五”辰溪县城镇建设重点工程

一、城区路网工程。城市对外交通路网工程;城南新区路网建设工程;城东新区路网建设工程;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工程。

二、城市管网工程。县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城南防洪管网基础设施;县城柳树湾段防洪治理及双溪撇洪工程;城市天然气管道;城区电力高压走廊工程。

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工程。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及三期配套管网工程;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县城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

四、城市安全饮水工程。城区新水厂建设工程;建制镇供水工程。

五、政法基础设施工程。县看守所、拘留所两所合一;公安派出所建设;警务技能(反恐)及警犬训练基地建设;强制隔离戒毒所建设;县人民检察院驻监所检察室技侦用房建设;县森林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县社区矫正中心、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就业安置帮教培训中心建设;乡镇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

六、城镇安居工程。城东城南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老城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贮木场林业棚户区改造与原种场、果木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工业集中区安置、商住、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七、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工程,生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工程。

第四节  完善城镇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和整体形象,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投资市政公用事业。积极探索城镇管理新模式,加强部门联动,建立集社会管理、经济运行、文化生活、环境卫生、应急处置、治安防控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积极创新城镇管理手段,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和运行效率。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打造绿草如茵、碧水蓝天的人居环境。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大力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引进市场机制,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范围,将环卫保洁、绿化维护、城市管理、管网维护及配套设施,试行政府服务外包。

第五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就地城镇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宜居宜业为目的,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方向,以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和易地扶贫搬迁为契机,加快推进县城及孝坪镇、修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4个重点镇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重点抓好黄溪口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和城镇化建设新路径、新方法和新举措,带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

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分类有序的农民工市民化推进机制,有序开放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城镇落户限制,稳步解决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问题,推行实行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解决城镇落户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劳动保护、就业扶持、技能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现实问题,分期分批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险以及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住房保障体系,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在城镇安家落户,并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市民化。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再就业技能培训,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扶持的方式,逐步将被征地农民全面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使被征地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第六节  加快促进农村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培育发展特色乡村。支持以工矿产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等为主要功能的特色品牌乡镇发展,逐步形成“一乡一景”、“一乡一韵”、“一乡一品”的品牌特色乡村发展格局,进一步激发乡村建设的活力。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强资源整合,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的基础条件,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筹资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221”便民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农村综合功能。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推进山水林田路和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治理。争创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乡村和秀美村庄,因地制宜推进一批中心村建成具有湘西特色的新农村。扎实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动植物防疫、农机推广、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第八章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按照设施网络化、管理智能化、运行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第一节  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构建“高速全面联网、省道提质增线、县内道路畅通、铁路水路便捷、相互高度融合、运输安全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力推进“321”(“3”即沅辰高速、县城至工业集中区高等级公路和辰浦公路3条快速通道;“2”指大路口和火马冲2个货运码头;“1”即城南汽车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龙头,骨架路网为支撑,多种交通网络协调发展的交通体系。

高速、国道、省道及国防公路建设。实施沅辰高速沅陵三角坪至辰溪火马冲51.2公里,拉通G354县城至工业集中区高等级公路20公里,实施S336辰溪至泸溪浦市18公里、S336辰溪县城至伍家湾25公里、S338黄溪口至四角田26公里、S338五里墩至凉亭坳31公里、S250溆浦县江口至龙头庵37公里,扩改国防公路孝坪镇至锦滨乡30.9公里。

农村公路及旅游公路建设。实施“通畅工程”,实现行政村100%通水泥路。加快接边公路路网建设,配套完善公路防护设施,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加强村级客运班线建设,提高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村级客运班线通达率提高到100%。实施重要县乡道31.72公里;实施通畅及连通工程15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211公里。实施旅游公路上蒲溪界巴老处至中方丁家11公里、潭湾至麻田小田坪3公里、县城至江东寺15公里、罗子山计议界至上蒲溪小学6.5公里、一中至锦岩塔3.5公里、船溪至玉华洞1.5公里、城郊林场至丫髻庵5.5公里建设和长冲至能仁寺公路。

站场建设。完成县城南二级长途汽车站和城北三级客运站建设,新建乡镇农村客运等级汽车站3个,汽车简易站及招呼站140个。

桥梁、码头、航道建设。新建渡口64个,码头98座,重点建设大路口、火马冲两个货运码头;新建桥梁120座,危桥改造100座。实施沅水航道疏浚维护10段13.5公里。

专栏9:“十三五”辰溪县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沅陵三角坪至辰溪火马冲高速公路。

二、国道省道国防公路改扩建工程。G354提质改造(县城至工业集中区); S336、S336、S338、S338、S250等新增省道改扩建;重要县道改扩建工程;孝坪镇至锦滨乡国防公路建设,三级旅游公路。

三、农村公路通畅及连通工程。新建农村公路通畅及连通工程150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211公里。

四、桥梁改造工程。危桥改造100座,缺桥新建120座。

五、客运货运站建设工程。新建城北、黄溪口、安坪客运站及孝坪、安坪、黄溪口货运站。

六、码头和航道疏浚工程。新建渡口64道、码头100座(含大路口、火马冲货运码头);沅水航道疏浚维护10段。

第二节  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并重、防汛抗旱结合,进一步健全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流域治理工程。加强沅水、辰水等流域治理,重点实施县城防洪、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沟治理工程,提高县域内河流岸坡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水库建设改造工程。加强水源保障能力建设,重点实施狮子岩中型水库、蔼德冲等5座小型水库建设,对新出险的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成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

安全饮水工程。推进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工程的提质扩容,提高集中饮水安全工程的效益和安全保障,促使饮水安全工程“建得好、运行好、发展好”。

灌区改造工程。突出搞好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实施长田湾、罗子山、龙埠、唐家山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力争小型水库灌区配套改造工程,确保水资源有效利用。

水土保持工程。集中抓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专栏10:“十三五”辰溪县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流域治理工程。主要支流沅水治理;主要支流辰水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柿溪、龙门溪增加项目)。

二、水源保护工程。狮子岩中型水库建设,新建5座小型水库水源工程,重点水资源地保护区。

三、灌区水库维护渠系建设工程。全县22座小Ⅰ型水库灌溉渠道维修防渗,全县118座小Ⅱ型水库灌溉渠道维修防渗;辰水灌区渠系建设(以龙埠泵站、唐家山泵站为主),长田湾、罗子山中型水库渠系维修防渗。

四、防洪抗旱工程。县城防洪工程;抗旱引调提项目;涝区治理项目;山洪沟治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及应急通信;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

五、农田水利工程。土壤改良包括23个乡镇8.29万亩;田间道建设包括23个乡镇10.8万亩;土地平整、土地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等。

第三节  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要求,有效提高能源自给率,构筑多品种、多渠道的能源保障体系。支持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燃气干线管道建设。

改造升级城乡电网。新建3个110KV变电站,5个35KV变电站。加强电力能源通道建设,加快建设交直流高压输电工程,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建设城镇燃气管网。推进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进程,促进城乡燃气管网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居民用气由液化石油气向天然气过度。

发展常规风电项目。积极稳妥安全发展风电,尽快启动长田湾、田湾、潭伍、罗子山风电场建设,加快区域优质风能资源开发。

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积极发展楼宇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太阳能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太阳能采暖示范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生物质能源利用。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工程,进一步抓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利用本地农林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项目。

专栏11:“十三五”辰溪县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鱼潭水电站工程。新建沅水干流装机100兆瓦的径流式水电枢纽。

二、风力发电工程。谭伍风电项目,长田湾风电项目,田湾风电场项目,罗子山风电项目。

三、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分布式地面光伏电站,总装机50兆瓦。

四、煤矿改造工程。加快古树溶、杉木溪、岩冲、迎客坳、桠杉坡、车垂湾、庙坨湾煤矿改造。

五、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供电公司35kv潭湾变二期扩建、10kv线路改造工程4处、村网工程3处及低电压治理;电力公司35kv及以上线路改造升级3处、10kv及以下项目包7个。

六、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50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200处20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0座、特大型规模化沼气工程1座、乡村服务网点20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000台、太阳能路灯10000盏;安装节柴炉灶20000台;全县农村液化气入户率达到60%。

第四节  信息设施体系建设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应用体系的建设,促进“四化”融合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创新应用,构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无线网络建设,构成立体式、无缝化的无线覆盖网络。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多媒体、移动电子政务,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和均衡发展。

智慧城市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平安城市和应急指挥等数字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数字化的平安城市。

数字民生工程。深化信息技术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医药食品安全、社保、社区服务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面向企业和公众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农村工作的融合,实现三农服务数字化。加强涉农信息技术与产品开发,加快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乡镇到行政村光缆,农村地区基站接入光缆,农村地区FTTH等有线接入网络、农村地区无线接入网络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第九章  民生和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质量,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城乡均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一节 提升创业就业水平

把保障就业和促进增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拓宽社会就业创业渠道,保持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共同富裕。

搭建自主创业平台。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政策,积极培育创业主体,鼓励引导科技创新人员、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开展创新创业。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以工业集中区和生态产业园为平台,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依托,完善城乡一体的技能培训网络。以多功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基础,拓宽产品、技术、人才信息交流渠道,增加创业致富机会。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强化技术支撑投融资保障和环境营造。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引导扶持功能,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大力拓展就业容量,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大力开发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帮助解决1万人以上城镇下岗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十三五”时期,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13万人左右。

不断优化人才队伍。逐步优化人才结构,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素质,“十三五”期间,引进硕士以上学位人才10名,其他高层次和紧缺人才20名,全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20%以上。同时,加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实现创业培训3000人以上,就业技能培训7500人以上。

第二节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稳定收入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支持鼓励劳动者以土地、资本、技术、专利和管理等参与分配,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放宽投资创业进入门槛,鼓励引导居民参与各类投资和创业经营,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收入调节机制,切实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到2020年,争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公平机制,加快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到2020年,初步实现“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办学和管理体制,完善公办学校体制,开展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全面实现建设教育强县战略目标。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创建30所优质公办幼儿园,适当布局城镇小区幼儿园建设,进一步认定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建5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65所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基本设施设备。引导、鼓励、支持好社会力量办学,重点支持建设好博雅实验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创建一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进一步改善师生食宿条件,提升学校营养食堂标准化水平,加快教师周转宿舍(公租房)建设。完成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对贫困家庭和贫困村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提升办学水平。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建立健全教师人才引进和优化配置机制,开展校长和教师的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全员培训,切实提升边远山区教师队伍素质。全面依法治教,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推行新课改,探索新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节 创新发展科技事业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将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完善自主创新机制,逐步构建科技创新管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科技信息与科技普及六大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以两大产业园区为重点,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培训、公共信息共享和创新创业四个平台,发展各级各类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50家以上。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争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县级以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达到90%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达到95%以上。

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培训技术人员50000人次,建成科技示范基地30个、示范村50个、示范户1000户。到2020年,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

专栏12:“十三五”辰溪县教育科技重点工程

一、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创建30所优质幼儿园,改扩建校舍50000平方米,改扩建活动场地800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按标准配置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

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创建5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改扩建校舍150000平方米,按标准配置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实施65所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建设。

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升工程。新建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

四、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工程。新建36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包括体育馆4个,标准400米跑道体育场3个,200-400米环形跑道体育场32个。

五、科技创新工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培训基地;引导建立2家以上科技工作服务中介机构;力争新增加8家以上高新企业,高新企业年总产值突破30亿元;力争攻克3项以上重大技术难关。

第五节  发展卫生人口事业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构建便利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完成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居民就医“一卡通”。完善多元办医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适时推进云箭集团白云医院、红敏医院和湘煤集团辰溪煤矿职工医院与所在地卫生院整合。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教育,到2020年,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电子化健康档案。推进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执法、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医疗紧急救援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到2020年,实现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90%乡镇卫生院、50%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提质改造,全县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幼托等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重视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

第六节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促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构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县城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加强文化原创作品研发,积极培育城乡文化流通市场,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

加快体育健康事业发展。强化体育公共服务,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科学健身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设施、农村基层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各类体育设施向全民开放。积极推动竞技体育发展,不断提高体育科教水平,加大向省级以上训练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力度。到“十三五”末,力争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50%以上,全县成年人体质合格率基本达到75%以上,青少年基本达到90%以上。

专栏13:“十三五”辰溪县卫计文体重点工程

一、卫生计生提升工程。加快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搬迁扩建,建设精神病医院、皮肤病医院、骨科医院;新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0所和职工住房及辅助设施。加快妇幼保健院和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及计生能力建设,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新建150个标准化卫生室。

二、文化惠民工程。县城公共图书馆提质改造;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熊首山高山台扩建;五宝田文化遗产保护。

三、阳光养老工程。建设乡镇敬老院;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老年公寓,完善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娱乐和生活设施等。

四、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占地30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附属配套设施。

五、抗战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工程。包括枣子林抗战烈士陵园、大酉山抗战烈士陵园和桑木桥抗战烈士陵园建设,占地5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墓地修缮及纪念碑、塔和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建设。

第七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民生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重点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妥实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卡发卡计划,实现所有参保人员“人手一卡”,加强各类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整合衔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待遇水平。积极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县各项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稳定在64万人次以上,综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金标准动态调整和价格补贴机制,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行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灾害、司法等专项救助。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鼓励社会互助和帮扶。加快乡镇敬老院和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设,到“十三五”末,新建5所农村敬老院,力争50%行政村都有关爱中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扶助力度,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构建社会福利体系。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合理布局福利设施,切实保障“五保三无”对象、困难老人、孤残儿童和重度残疾人对公办福利机构的需求。积极发展老龄和儿童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社区福利服务网络。完善和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倡导志愿精神,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以改善中低收入居住状况和坚持和谐拆迁为重点,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拆迁安置可购置普通商品房用于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强化制度建设,确保配租配售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扩大住房公积金受惠人群。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到“十三五”末,全县改造棚户区住房7000套,实施危房改造5000户以上。

大力推动其他社会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双拥、优抚、军民融合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工作,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权、调处劳动纠纷方面的作用。发挥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民族、宗教、档案、史志等相关工作。

第十章 精准扶贫脱贫

落实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和劳务输出脱贫一批,实现基础设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金融服务、低保政策兜底、医疗再救助、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留守人员关爱、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引领12个到村到户。到2020年,全县118个贫困村摘掉贫困帽子,7.64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贫困农村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贫困农村交通网络体系,形成道路畅通的乡村路网。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90%以上的村组道路硬化,保障农产品运输道路畅通。新修联村公路75公里,新修村组道路220公里,改建扩建村组道路35公里,硬化村组道路420公里,新修生产机耕道580公里,改建扩建机耕道150公里,硬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道路620公里。

贫困农村饮水安全。结合乡(镇)饮水工程扩容扩网改造,实施乡(镇)村饮水安全水源和连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安全饮水工程,着力解决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十三五”期间,在100个贫困村新建蓄水池226座,引水管道283千米,让贫困农户“人人喝上放心水”。

贫困农村基本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在贫困村新修和维修灌溉与排水渠道850千米,新建灌溉塘、机井500口,溪堤、溪坝110公里,新建小型提灌站380个。

第二节  产业发展扶贫

扶持贫困农村产业发展。依据全县产业发展布局,依托贫困村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个产业示范基地、一户一个当家脱贫产业项目”的要求,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到2020年,全县118个贫困村,每个村至少有3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种植业产业,实现每个乡镇有1-2个拳头产品、每个村有至少2个致富项目。

发展贫困农村合作组织。鼓励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加快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完善流通网络,为贫困农户实现农副产品市场价值创造条件。到2020年,贫困户通过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以上。

第三节  改造搬迁扶贫

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加强贫困户危房改造,对合符无房标准的800户贫困农户和2000户D级危房户进行危房改造补助。鼓励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到县城购买商品房,县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扶持。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1+2”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即全县统一建设1个千户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引导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自愿搬迁入住;“2”即实施2项分散安置,各乡村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在本乡镇或本村内易地搬迁。“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3800户,15600人,进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

生态移民搬迁。对受大洑潭电站、晓滩电站及长田湾水库、罗子山水库蓄水影响的400户贫困户,对受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300户农户,以及500户生态脆弱地区贫困户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和重新安置,并配套相应基础建设和产业扶持。

第四节  社会保障扶贫

完善贫困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贫困农户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政策,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将贫困线和保障线两线结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实施最低生活保障,进行困难临时救助和特殊困难人群政府供养等方式的兜底保障。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着力解决贫困村深度贫困户和因病因灾致贫户的基本生存问题,使贫困村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致贫贫困户实施特殊救助,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到2020年,全县12000贫困户获得最低生活保障,5500贫困户得到社会救助。

医疗救助扶贫。加快贫困农村卫生室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实贫困人口新农合特惠政策和特殊人群特殊政策,在新农合报销、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人员救治,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探索贫困户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县5000贫困户大病医疗得到全面救助。

第五节  教育科技扶贫

教育扶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改善贫困农村办学条件。实施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全面接受义务教育;依托“国培计划“等有计划组织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培训,提升能力。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补助和助学奖励制度,按照“统一标准、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助学项目。“十三五”期间,在贫困地区新建幼儿园30所、农村小学65所、教师公租房1000套,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贫困学生入学率确保达100%。

就业培训扶贫。开展就业扶持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对贫困村、贫困户中剩余劳动力,组织实施劳动转移培训,引导其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就业脱贫。

科技扶贫。利用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技术优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选准扶贫对象、找对扶贫路子、选准适用技术,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专栏14: “十三五”辰溪县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工程

一、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建设村级公路46公里、连乡连村公路58公里、通组公路425公里、桥梁48座,涵洞1279个、硬化人行便道628公里、电排灌站195座、装机684千瓦、渠道365千米、溪堤溪坝367处、水池312座、管道356千米。

二、产业发展扶贫。扶持种植油茶2万亩、优质水果3.5万亩、无公害蔬菜3万亩、干果1万亩、红豆杉0.5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5万亩、优质水果苗圃基地2000亩,养殖蛋鸡100万羽、土鸡40万羽、鸭鹅30万只、湘西黑猪5万头、肉牛1万头、山羊2万只、特禽2万羽、水面养殖1万亩。

三、易地搬迁扶贫。新建房屋4000栋、生态移民3800户、改造D级危房户1500户;县城集中安置1000户,分散安置800户;工业集中区集中安置1000户,乡(村)集中安置1000户。

四、社会保障扶贫。完成低保1.5万人、大病救助15800人、特殊困难救助5000人;新修、改造乡(镇)卫生院10所、村卫生室46所;完成87个贫困村新建文化活动室、118个贫困村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

五、教育培训扶贫。新建改建村小10所、补助义务教育学生8000人、高中、高等职业生4000人、大专、本科以上学生500人;完成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创业培训600人、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学历教育1200人。

第十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

以建设美丽辰溪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深化绿色辰溪建设,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国家级湿地公园,加快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

第一节  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推进节能降耗。利用辰溪水资源优势,实施新能源开发利用工程,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科学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广利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提高农村沼气技术应用普及率。到2020年,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增长至13.5%。推进重点行业节能行动,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62吨标准煤。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调整优化用地结构,提升用地强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严格贯彻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推进企业节水改造,发展节水农业。按照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原则,适度开展建筑用石料和河砂开采。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率。

促进循环低碳绿色发展。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发展再制造,做好大宗固体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秸秆和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和低碳技术交易平台,积极开展碳确权,推动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推进低碳社区、园区、景区试点示范。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均达到85%。

第二节  实施生态修复保育工程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划定生态红线,确定禁牧、禁养、禁采区,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资源保护。以绿色辰溪建设为导向,围绕建设沅水生态屏障核心目标,依托重点工程带动,加强生态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施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造林等项目工程,加强辰溪境内高速公路、铁路、S223和S308省道两边和沅水、辰水两岸封山育林和绿化提质,打造绿色通道。重点推进油茶特色经济林和现代油茶示范园建设。加强林政执法、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天然林和公益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水资源、湿地保护。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重点开展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作为优先领域,着力保护沅水、辰水水资源,保证源头水质达II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整治工程、库区与小流域治理工程、河道疏浚工程。以沅水河道、辰水治理为重点,实施沅水辰水湿地保护工程建设。

加强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加强沅水、辰水流域辰溪段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国家农业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和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低效林改造、人工造林、农田基本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建设等措施,治理石漠化土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业珍稀种植物种、农业野生近缘物种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重点监管区、恢复示范区建设试点,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生存环境。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登记管理,重视有害生物防治。建立生物多样性监管、评价和预警机制。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推动种质资源库建设。

专栏15:“十三五”辰溪县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一、生态文明县创建工程。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建设,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和生态乡镇创建工作。

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40万亩,重点公益林保护70万亩,退耕还林6万亩,珍稀花卉苗木栽培5000亩。

三、石漠化治理工程。石漠化治理造林6万亩。

四、湿地保护和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加强大洑潭湿地保护,建设大酉山森林旅游公园,建设仙人岩森林公园。

五、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完成秀美乡村绿化300个。

六、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加强辰溪境内高速公路、铁路、S223和S308省道两边和沅水、辰水两岸封山育林和绿化提质,打造绿色通道。

第三节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以解决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为重点,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污染物减排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及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控制,实施水泥、电石等行业综合减排,全面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颗粒物排放量力争削减20-30%。积极推进面上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中小锅炉及工业炉窑的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扬尘污染与秸秆焚烧控制力度,县城建成区全面建成“扬尘污染控制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快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机构建设,确保在用车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淘汰黄标车任务。总量控制指标在二氧化硫基础上增加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并加强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碳的协同控制,着力缓解臭氧、灰霾和酸雨等复合型污染问题。

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排污总量,重点推进沅水流域县内工业排放性污染综合治理。科学划定水功能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水资源功能区管理。提高城县城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对水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督管理。建立沅水、辰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预警监控系统。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机制,抓好森林、河流、水库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脆弱地区保护修复。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推广综合利用新技术,鼓励兴办资源再生企业,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完善对工业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对工业危险废弃物实行集中处理。建立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运输系统,积极推行分类袋装化,增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到2020年,争取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控制在0.8千克/日左右,比2015年减少20%以上。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依法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定保护范围,采取建设必要防护设施、设立警示标志,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以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以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布局畜禽水产禁养区和集约化畜禽养殖区,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以生态示范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第四节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制定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约束性要求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全面推动排水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的办理,加强源头治理,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环境信用评价、生态补偿等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范企业环境行为。

专栏16:“十三五”辰溪县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一、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坪煤矿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孝坪煤矿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五一煤矿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二、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业集中区工业废渣处理场建设,钒厂集聚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铀矿开采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采矿重点乡镇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涉重金属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三、乡镇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乡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设处理设施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污水、垃圾无公害化、医疗废弃物处理系统建设;农村环境监管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目、环境信息能力建设。

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库区环境综合整治,氮氧化物减排。

第十二章  依法治县和社会治理

紧紧围绕保持“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目标,继续深化法治辰溪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实现民主法治新突破。

第一节  推进全面依法治县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政府及其部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加强政法基础设施和政法队伍建设,新建县公安局两所合一、10个派出所业务用房、警务技能(反恐)及警犬训练基地、县人民检察院驻晦气检察室技侦用房、县法警训练基地、县森林公安业务用房等政法基地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执法条件。加强禁毒工作,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确保司法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推进依法行政。改善政府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法律服务体系,规范管理法律服务市场。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坚持依法办事。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群防群治机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法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协调解决农村各类矛盾的能力,引导农民学好、用好法律,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强化市场监管。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造公平规范市场环境,为创业创新清障减负。探索统一综合执法模式,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形成协同监管合力。围绕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和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商业贿赂、合同欺诈、侵犯商标专用权、传销以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公开市场监管执法信息,强化执法监督和行政问责,规范执法行为。

第二节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培育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全面推行阳光信访,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主渠道。积极推进网络参政议政,搭建与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发挥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社会事务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建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

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基层组织下移,继续实施便民服务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要求,科学划分网格,建立解决群众各种诉求的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机制,健全网格事项的发现、处置、上报、交办、办结、回访运行机制。支持引导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精细化、贴心式的便捷服务。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水平。创新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坚持信息化牵引,积极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依托基层组织,发展信息员,完善社会矛盾滚动排查、及时预警机制,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非诉讼渠道和方式解决纠纷。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专家参与技术性、专业性领域纠纷解决工作,提高纠纷化解权威性、公信力。以基层综治办为依托,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

强化安全生产。加强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完善、细化和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管理、防范、监督和检查,有效减少职业病危害。加强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装备等重点行业和高危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督监察队伍建设。到2020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达到100%,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达到20%。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检测信息化水平,强化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农产品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6%以上,药品、医疗器械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健全救灾应急社会动员机制,落实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全民减灾防灾宣传,形成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强大合力。

维护公共安全。加快构建公共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军民共建,大力支持武警、消防部队建设,抓好民兵预备役、人防、网络安全等工作,提升公共安全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完善救灾物资贮运系统和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网络,提高危机管理、处置突发性事件、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创造力。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发挥城乡居民在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到“十三五”末,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率达到100%,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率达到100%。

加强反腐倡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治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突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真正做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第四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深化文明辰溪建设,努力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新突破。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强化政府信用建设。积极推动政务公开,依法公开行政管理信用信息,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和程序,强化政府守信践约机制建设,以自律和诚信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完善行政决策机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不断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提高决策透明度。

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探索建立社会诚信评价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度。积极开展商品质量和流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信用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商标管理,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投资环境。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以城市、社区、农村、行业、“窗口”单位和村镇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十三章  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项目支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一节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稳妥做好国家和省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的“接、放、管”工作,加快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负面清单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管理。全面推行并联审批、“阳光审批”、网上审批电子监察,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提升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升政府整体效能。理顺县和乡镇之间行政管理体制,坚持责任与权力一致、事权与财权匹配。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公益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实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和一业多会,积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管理社会事物中的作用。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加快调整和优化财政性资金投资方式,建立市场化的投资管理与约束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改造,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非国有资本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保护各种所有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拓宽多种融资渠道。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绩效管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市场预期、改善公共服务等职能,建立事权和支出相适应的制度。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施非税票据电子化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服务规范化水平。稳步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和综合治税,认真执行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减轻企业负担。加强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开展县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建立预算调节基金,探索跨年度预算平衡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完善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机制,推进发电企业、燃气供应企业、自来水生产企业与用户直供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节  加强区域协作发展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融入怀化北部经济区,打造北部区域经济中心,促进包括辰溪、沅陵、溆浦在内的北部经济板块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清洁能源、非金属制品精深加工、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等产业。加快沅水两岸的辰溪和泸溪协作发展,共同开发利用沅水水利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

融入大湘西生态旅游圈。积极融入大湘西旅游圈和怀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依托沪昆高铁和高速公路,连接重点旅游线路,确立生态文化旅游业在我县现代服务业中的战略地位,重点打造沅水文化生态休闲带,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文化特色旅游和健康养生旅游,整合燕子洞、二龙洞、龙门溪、长田湾库区发展特色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乡镇,将辰溪打造成为湘西生态文化和山水文化观光旅游重要目的地。

第三节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提升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不断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实效;不断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

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力度,实施大招商促进大发展。重点引进电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型物流园、电子商务基地、星级宾馆、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旅游开发项目投资。到2020年,实际到位内资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外经外贸。大力促进外经外贸发展,鼓励企业出口创汇,有序推进劳务输出,显著提升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2020年,全县外贸进出口量达到8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有进出口企业实绩的企业达到20家以上;实现年外派劳务达1000人以上。

第十四章  保障措施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强化要素保障,突出项目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切实保障我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完善党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组织建设的责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破解能源、资金、土地、环境、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更加重视新生产要素培育,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破解能源要素制约,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绿色电力交易。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着力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拓宽投资领域,激活民间投资。破解建设用地要素制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引导和调控。破解环境要素制约,采取有力措施,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完善市场引导机制,逐步建立环境产权制度。破解人力资源要素制约,重视引进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区域间劳务合作,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第三节  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全面释放生产力。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完善要素和商品市场,促进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积极推进委托执法、联合执法,大力推进政府执行力和能力建设,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立健全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信用辰溪”,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加强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改善和加强地方经济调控的法律法规,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牢固树立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形成谋发展、议发展、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合力,营造鼓励全民创业的人文环境。

第四节  强化考核监督

严格考核评估机制,明确规划实施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标准,防止规划执行的随意性。将规划执行考核纳入本地经济社会绩效考核内容,加强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加大规划实施的监察力度,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强化人大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职能。建立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制度,定期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尤其是对约束性指标进行适时监测,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重大项目进行效应评估,保障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

部分名词解释:

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部:是中央对湖南的新定位。具体指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三量齐升:即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一齐提升。

五化同步: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省“135”工程:即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集中两年时间重点扶持100个创新创业园区、重点建设3000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重点引进50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为全民创新创业搭建良好平台。

一极两带:即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和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一个中心、四个怀化:“一个中心”就是把怀化建成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四个怀化”就是建设生态怀化、法治怀化、智慧怀化、幸福怀化。

一化四建: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文明辰溪、绿色辰溪、平安辰溪、法治辰溪建设。

两点一线:是辰溪新型工业化重点布局区域,“两点”,即县城和火马冲工业集中区,“一线”,即S223沿线,其中县城与火马冲镇之间的产业走廊为核心区域。

“一城两区”、“四点两线”:指的是我县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一城两区”,就是把县城中心城区和火马冲镇(包括工业集中区)作为县域的核心增长极进行规划建设。“四点”,即通过加快发展孝坪镇、修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四个中心镇,分别带动西北部片区、东北部片区、西南部片区、东南部片区经济增长。“两线”,即以湘黔铁路、省道223线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南北向主轴;以辰水、沅水沿线作为支撑县域中南部经济发展的次轴,串联安坪、辰阳、修溪、黄溪口四个重要节点。

两山一品:特指辰溪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二山”,即山下发展蛋鸡产业,山上发展油茶产业;“一品”,即发展一区一品、一乡一品特色农业。

一带六化:“一带”即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六化” 即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实行企业化管理、加快品牌化发展、促进规模化经营、坚持标准化作业、推广机械化生产、加强一体化联动。

“三品一标”: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称。

12个到村到户: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易地搬迁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金融服务到村到户、低保兜底到村到户、医疗救助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文体活动到村到户、留守人员关爱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党员示范引领到村到户。

“六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劳务输出脱贫一批。

文化旅游业“十大工程”:即大酉山生态文化公园开发、辰阳古镇恢复、沅水百里画廊、锦岩塔重建、胜利公园扩容提质、燕子洞风景区改造升级、江东文化园开发、瑶乡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开发、辰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等十大工程。

“一心一城一山一水一圈”:“一心”,即以县城为中心;“一山”,即大酉山;“一水”,即沅水、辰水;“一城”,即辰阳古镇;“一圈”,指黄溪口六乡一镇民俗风情生态旅游圈。

“六张清单一张网”: 即建立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财政资金使用清单、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清单、企业投资负面和守法诚信清单、审计监察监督清单,并将清单在县门户网站上公布。

交通“321”工程:“3”即沅辰高速、县城至工业集中区高等级公路和辰浦公路3条快速通道;“2”指大路口和火马冲2个货运码头;“1”即城南汽车站

商贸物流“321”工程:“3”即激活城东商业聚集区、打造火马冲物流园区、建设城南物流园区;“2”即建设黄溪口、安坪集镇两个商业次中心;“1”即依托“221”便民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农产品电商平台。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