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1-10-26 16:24 信息来源:辰溪县发展和改革局

辰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0年12月7日

目    录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状况

1.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2.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战略

(四)发展目标

(五)发展空间布局

1.工业空间布局

2.农业空间布局

3.商贸物流空间布局

4.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1.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2.培育发展新型产业

3.加快火马冲工业园建设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壮大农产品基地

2.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3.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

5.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6.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7.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8.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1.城镇化发展目标

2.城镇建设重点

3.提高城市品位

4.加快城镇经济发展

5.强化社区组织服务功能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水利建设

2.加强交通建设

3.加快电力建设

(五)加强基础服务建设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2.积极发展现代旅游业

3.加快信息化建设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1.科技

2.教育

3.文化

4.卫生

5.体育

6.人口

7.广播电视

8.人才

9.国土资源

10.生态环境

11.其他社会事业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1.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加强民政福利事业建设

4.做好扶贫工作

5.抓好库区移民工作

(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推进依法治县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扎实抓好安全生产

4.健全国防动员体系

(九)深化改革开放

1. 深化改革

2. 扩大开放

四、保障措施

辰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十二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县“十二五”时期有序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编制“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发展状况

1.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实展观,抢抓中部崛起、湘西地区开发等政策性机遇,全力组织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一建三创”,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开创了辰溪发展新局面。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十一五”末,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0.5亿元,为2005年21.8亿元的2.3倍,年均增长13%(可比价,下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年均增长23.2%;完成农业增加值7.2亿元,年均增长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7:34.6:37.7调整为14.2:43.1:42.7,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059万元(按新体制),为2005年10027万元的2.6倍,年均增长20.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亿元,年均增长17.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年均增长52%。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近5年来,累计投资56亿元,新上、续建、扩改工业产业项目72个,大洑潭、清水塘水电站全部并网发电;蓝伯化工、株化顺达、华中水泥二期技改、湖南华荣硅业、汉清生物异地扩建、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晓滩电站、32对煤矿技改扩能、电解锰、辰阳陶瓷、华中莫来石技改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工业实力不断壮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39家增加到5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家增加到6家。火马冲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园区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园区内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5家,预计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节能减排有效推进,华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改造、蓝伯公司3台电石炉尾气回收综合利用、湖南华荣静电除尘等10余个节能减排项目相继完成,全县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5%以上。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坚持交通优先发展,五年来,累计完成县、乡道改造278.34公里,实施农村通畅工程367个村、867.6公里,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3%,省道223线一期改造工程竣工通车,省道S223线二期及省道308线改造进展顺利,溆怀高速正式开工建设。狠抓县城扩容提质。自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0.2亿元,先后启动实施了先锋东路、城市污水处理厂、汪家桥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双溪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4.3平方公里扩展到7.6平方公里。同时,严格城市规划管理,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强力推行殡葬改革,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9802处,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8座,解决了7个集镇、78个行政村、5.8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绿化造林、水土保持、农网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高标准完成了5个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建成沼气池5630口,完成各类造林14万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先后组织实施科技计划252项,建立农业种类科技示范园20个,引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90多项,开发创新新农业科技成果20项,4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6项发明获国家专利,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教育,累计投资3500万元,建成合格制学校11所,新建、改扩建、维修校舍8.3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卫生,加强30个乡镇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医疗卫生硬件建设,新增业务用房42300㎡,新增医疗设备960台件,全面恢复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功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1.4%,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成乡镇文化站16所、农家书屋150个,文化资源共享基层网点293个,修缮了湘西剿匪史料陈列馆等文化场所。计生,人口和计生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全省“一类县”行列。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平安辰溪” 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三大安全”监管,有望实现创建省级平安县目标。

民生改善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0400元和3050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和1.6倍。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3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80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年均保持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530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加强社会救助,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7834万元、救灾救济资金1532万元、医疗救助资金607.3万元,新建农村敬老院17所、农村五保之家7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86人。新建廉租房1153套、57028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35户、残疾人安居工程213栋。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交警管理体制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和粮食、商业、供销等流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省直管县等财税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有序有力推进。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建了安坪、黄溪口两个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缓解了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中盐株化、韶能集团、湘投控股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辰溪,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0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5.2亿元。

2.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县“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优。经济总量方面,预计“十一五”末我县人均GDP仅 1万元左右,与周边县市相比水平较低。发展质量方面,工业发展方式粗放,大部分企业属“两高一资”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农产品加工转化严重不足;骨干财源缺乏,税收收入比重偏低,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城乡规划滞后,建设品位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带动能力不强。

——环境压力较大,发展后劲不足。在资源环境压力上,我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能源的消耗,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加快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发展后劲上,我县项目库建设较为滞后,对项目的挖掘、包装、宣传不够,项目储备不足,随着大洑潭、清水塘水电站等重大项目的相继竣工,我县重点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后继乏力,支撑拉动县域经济的大项目不多。

——制约因素较多,发展环境欠优。由于在供电、融资、报批、土地、征拆以及交通、物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和招商项目的引进。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少数部门仍存在“四乱”现象,强买强卖、强装强卸、阻工扰工行为时有发生。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县必须认真研判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大局,抢抓一切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举措,大干快上,奋力推动辰溪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从国际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世界各国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从国内看,虽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一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省内看,随着“一化三基”战略、“四化”、“两型”建设和湘西地区开发加快推进,全省经济进入新一轮加速增长期,经济结构、增长质量、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辰溪也必将因之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县内看,虽然我县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县经济综合势力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为实现辰溪新一轮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部崛起、第二轮西部开发以及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速向后发地区转移,必将为辰溪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为着力点,全力打造创新辰溪、法治辰溪、和谐辰溪。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化发展。把优化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把积极推进“两型”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立足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努力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增长,加快形成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辰溪,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人本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真本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富民和强县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战略

辰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战略为:以“四化两型”为引领,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以“四化两型”为引领,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辰溪科学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业强县”: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调整结构为方向,以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双十”企业为主攻,举全县之力,抓大工业,大抓工业,努力打造工业强县,使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城镇提级的重要基础。“产业富民”: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力扩大就业,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生态宜居”: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争创国家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和省园林城市,努力构建一个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宜居的新辰溪。

(四)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现实基础、未来发展趋势和我县发展实际,到“十二五”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02亿元,年均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324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年均增长22%;

——财政总收入达9.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7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农业增加值达10亿元,年均增长为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 民生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50元,年均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20元,年均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3、生态环境

——总人口控制在55.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耕地保有量在25973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68%;

——万元GDP能耗五年削减18%;

——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城镇化率达到41.29%。

(五)发展空间布局

为优化发展结构,放大发展效能,加快发展步伐,根据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发展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空间布局。

1.工业空间布局:“一园,多基地”。

“一园”,即火马冲工业园。重点发展化工(电石及关联产业)、建材(水泥、莫来石)、工业硅、生物医药(MCE提纯及应用开发)以及与园区重化企业相配套的矿业、工业仓储(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一个“效益型”、“综合型”工业园区。

“多基地”,即110万吨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基地、陶瓷产业基地、精钒生产基地。

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壮大蓝伯化工、株化顺达电石生产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引进更多企业落户基地,大力发展电石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着力打造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

陶瓷产业基地:以辰阳陶瓷公司所在地为基点,沿公路纵向扩展至征溪口地段规划布局,引进资金和高端技术,发展釉下彩工艺美术陶及仿古彩陶、卫生洁具陶瓷、建筑陶瓷、园林陶瓷等新材料,打造具有辰溪特色的陶瓷产业基地。

精钒生产基地:支持宏大、万发两家钒业技术改造、扩规升级。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钒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优良、产品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精钒生产基地。

2、农业空间布局:“一带,六基地,三小区”。

“一带”,即沅水、锦江沿岸生态农业带。

“六基地”, 即以油茶为主的油料业基地,以龙头庵、锦滨、船溪等乡镇为主;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业基地,以苏木溪、罗子山、仙人湾等乡镇为主;以脐橙为主的优质水果业基地,以城郊、石碧、火马冲等乡镇为主;以生猪养殖业为主的畜牧业基地,以潭湾、后塘、长田湾等乡镇为主;以网箱养殖为主的水面养殖业基地,以大洑潭水电站库区、清水塘水电站库区、晓滩水电站库区、长田湾水库、罗子山水库等为主;以蔬菜、烟叶、棉花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业基地,以孝坪、龙头庵、谭家场等乡镇为主。

“三小区”,即生猪规模养殖小区,以潭湾、后塘等乡镇为主,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水产养殖小区,以大洑潭水电站库区、清水塘水电站库区、晓滩水电站库区、长田湾水库、罗子山水库等为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特色养殖小区,发展畅通禽业绿壳蛋鸡养殖、潭湾娃娃鱼养殖、石马湾辰州麻鸭养殖等。

3、商贸物流空间布局:构建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三级商贸物流网络。

商贸布局:以娱乐老虎机、火马冲镇为县级商业中心;以孝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潭湾镇、修溪乡为次商业中心,以其它乡镇为区域商业中心。

物流布局:构建以县城区和火马冲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一级物流中心,以孝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潭湾镇、修溪乡为中心的二级物流中心,以其他乡镇为三级配送中心。

4、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一中心,两轴线,四组团”。

“一中心”,即以县城为中心,加快城东、城南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使县城发展成为怀化北部经济区的核心区和辰溪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信息中心。

“二轴线”,即以S223为轴线,建设火马冲、寺前等城镇群;以S308线为轴线,建设潭湾、桥头等城镇群。其中,火马冲发展为综合型集镇,孝坪发展为工矿型集镇,寺前发展为工矿旅游型集镇,潭湾、安坪、黄溪口、田湾发展为农工贸型集镇,船溪发展为农工旅游型集镇。

“四组团”,即老城教育、居住、商贸组团,新城行政、商贸组团,城东城北居住组团,城南行政、居住、仓储组团。

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抓大工业,大抓工业,实现工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努力打造工业强县。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56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55%以上,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家,其中,企业产值过10亿元6家,过5亿元4家,过亿元10家;争创全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2-4个,市级名优产品5-8个;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2家;辰溪110万吨有机化工原料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工业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市领先水平。

1.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化工产业。加快蓝伯化工、株化顺达、湖南华荣等企业的技改扩能,大力发展电石、工业硅、钒的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到“十二五”末,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

——电石及其关联产业。打造“电石—PVC—化学建材”和“电石—烧碱—氯液—精细化工”产业链。加快推进辰溪110万吨有机化工原料(电石)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电石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构建以电石产品为龙头,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特色产业集群。①鼓励扶持现有2家电石企业扩张规模,提升产能。其中,蓝伯公司产能扩大到55万吨,中盐株化顺达公司产能扩大到55万吨,到2015年,电石行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②积极争取中盐株化产业转移项目落家辰溪,重点发展烧碱、PVC、PVC糊树脂(特种树脂)、水合肼等产品。③发展电石相配套产业,力争年产5万吨电极糊等配套项目尽早落地。

——工业硅产业链。力争3年内建成湖南华荣硅业年产5.6万吨工业硅生产线。引导现有2家落后产能的工业硅企业进行技改扩能升级。大力发展工业硅精深加工,鼓励和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石英玻璃管材、太阳能光伏玻璃、晶体元器件等中高端产品,提升产业层次。到2015年,全县工业硅产能达到8.4万吨,主导及配套产品产值超过20亿元。

——五氧化二钒产业链。通过技术改造和扩能升级,将现有2家五氧化二钒企业的生产能力由1500吨/年提升到5000吨/年,年产值达到3.5亿元。同时,引进资金和技术,开发钒铁、钒氮、钒铝等特种合金,延伸钒产业链条。

能源产业。突出抓好电力、煤炭两大行业,利用本县丰富水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产业。到“十二五”末,能源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

——水电。2011年6月底前晓滩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电;力争鱼潭电站2011年底前下河动工,2014年建成发电。

——火电。做好石煤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争取总投资50亿元、总装机容量2×30万千瓦的石煤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投入实质性运作。

——煤炭。加大现有煤矿技改扩能力度,形成煤炭资源接替的良性循环。积极做好石马湾煤田、方田煤田的开发工作,组建煤源集团,使全县煤炭产量提升到180万吨以上。加强与上级汇报衔接,积极推进湘西地区区域性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建材产业。以水泥、莫来石及其制品为重点,淘汰落后企业,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生产技艺,实现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到“十二五”末,建材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水泥及其制品。以华中水泥公司为龙头,运用新型干法旋窑技术,新上1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使全县水泥产能达到500万吨以上。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积极发展水泥制品、新型墙体装饰材料等下游产品。

——莫来石及其制品。积极推动莫来石行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开发新型耐火材料。扩大生产规模,新建1条年产3万吨莫来石制品生产线。

2.培育发展新型产业

积极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陶瓷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型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以汉清生物为龙头,培育生物医药企业2-3家,使全县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支持汉清生物公司做大做强。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加快MCE系列产品项目开发,实施MCE兽用颗粒、兽用口服液和年产1亿瓶脚气水等生物医药项目。鼓励支持汉清生物公司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发研制生物医药新产品。支持企业进行GMP洁净厂房和种植基地GAP论证,申报国家医药行业行政许可,拓展国内市场。

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制药集团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品牌,开发研制金银花中药饮片等生物医药新产品,实施金银花药用成分再提取项目和金银花保健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依托云箭集团、飞利嘉工业总公司、楚峰冶金设备机械厂在机械制造、加工方面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寻求与省内外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配套协作,支持云箭集团涡旋式空气压缩机和水轮发电机组、楚峰冶金设备机械厂FFC系列粉碎机和煤矿用乘人架车、湘煤集团辰溪矿业公司矿山机械和农用机械配件、通用水泵厂特种水泵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支持相关企业研究开发适合我县化工、能源、建材、矿业和农业产业化所需的工业产品,力争5年内发展一家产值过5亿元的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

——陶瓷产业。依托我县丰富的陶土资源,挖掘我县传统制陶工艺技术,引进一批工艺美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生产项目,建成一批规模企业,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陶瓷产业基地。到“十二五”末,发展陶瓷企业达15家以上,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3.加快火马冲工业园建设

围绕提升火马冲工业园区功能,加快园区水、电、路、讯、管网、排污、办公楼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好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140吨/日垃圾处理厂和工业废渣填埋场;积极申报省级工业园;理顺园区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布局,在园区重点发展化工、建材、生物医药产业以及与园区产业相配套的采矿业、工业仓储(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增强园区招商吸引力、产业接纳力和项目承载力,使园区成为要素集聚地、企业孵化地、集群催生地。到2015年底,火马冲工业园区扩大到6平方公里,园内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35家,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实现税收2.1亿元。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大力调整工业经济结构,着力建设绿色、环保、生态产业体系。完成蓝伯化工、株化顺达公司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节能工程和湖南华荣硅业的矿冶炉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完善宏大、万发两家钒业废水氨氮处理循环利用工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坚决依法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设备和工艺,大力节能降耗。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壮大农产品基地

以油茶为主的油料业基地。集中主要精力,创新经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油茶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300亩马溪油茶苗圃基地;完成30万亩油茶林建设任务。其中,油茶林示范基地面积20万亩(新造林10万亩、高接换冠2万亩、抚育改造8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抢抓省政府“南下、西进”优质油菜发展机遇,大力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到2015年扩大油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业基地。抢抓当前金银花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价格较高、全国金银花生产尚未饱和的机遇,大力发展金银花,到2015年建成10万亩金银花基地。加快博落回基地建设,为汉清生物公司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以脐橙为主的优质水果业基地。加快建设以城郊乡为重点的脐橙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提高脐橙品质,扩大销售市场,形成品牌优势。加快以上蒲溪瑶族乡为重点的湘珍珠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到2015年辐射扩大到2万亩。以生猪养殖业为主的畜牧业基地。重点建设长田湾、潭湾、后塘、黄溪口、安坪、火马冲、城郊、板桥、柿溪、龙泉岩等10个生猪养殖小区,大力发展黑猪养殖。到2015年,发展规模养殖场(户)231个,年出栏生猪20.3万头。以网箱养殖为主的水面养殖业基地。在大洑潭水电站库区、清水塘水电站库区、晓滩水电站库区、长田湾水库、罗子山水库等为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到2015年发展网箱6000口。以蔬菜、烟叶、棉花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业基地。继续扩大千里坪、龙头庵、南庄坪大棚蔬菜基地。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到2015年在娱乐老虎机等地建立5000亩水生蔬菜基地,在长田湾乡建立5000亩反季节生态蔬菜基地。加强烟叶基地建设,到2015年烟叶种植面积达2万亩。在抓好以上基地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肉牛、“三屯”西瓜、娃娃鱼、绿壳蛋鸡、辰州麻鸭等特色种养基地建设,形成多业并举、齐头共进的发展格局。

2.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按照“突出特色,做大规模,做强优势”的原则,重点发展粮油、葛根、蔬菜、肉食、果品及特色食品的精深加工。到2015年,全县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2家。重点培育汉清生物医药公司。切实帮助其解决资金、土地、技术等突出难题,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将其打造成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油茶深加工。依托30万亩油茶基地,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创造条件,在2015年前引进1—2家油茶深加工企业,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产业体系,将油茶产业打造成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发展其他加工业。全力扶持老舵食品、沅江米业、畅通禽业、爱民生态、虹瑞葛根5家企业向更深层次、更大规模、更高科技含量发展。大力扶持县鑫源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金银花茶、饮料、日化品、食片等精深加工,提升金银花种植效益。

3.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严格规划引导,加强基础建设,加快生产发展,加大环境整治,认真办好示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达20个以上,完成60%以上的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

4.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

认真做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调动农户购买和使用新型高效农业机械、机具的积极性,到2015年,力争发展农机大户200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2个以上,全县农业机械达到6.2万台以上,总动力突破29万千瓦,粮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以上。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操作培训演示,建成县农资农机大市场,整合现有农机维修市场资源,合理布局6个片区的农机维修网点,加大乡镇农机管理中心站建设力度,增强基层农机管理站的整体服务功能。

5.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民使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到2015年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农村户用沼气池1万口、养殖小区沼气工程40处、太阳能热水器7000台、太阳能路灯500座、节省柴(煤)炉灶15000户、风能发电10兆瓦,转变农村用能结构,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6.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样、风味小吃特别、交通较为便捷的优势,以大洑潭库区旅游度假村、龙门溪休闲旅游度假区、桔海山庄、祺云山庄、田湾珍稀植物园为重点,深度开发各具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产品,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提高农业产出,促进农民增收。

7.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重点推广优质稻、优质油料、优质金银花、优质畜禽水产、优质蔬菜、优质烟叶、优质水果等7大优质种苗,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对油料、金银花、薄落回、优质稻、蔬菜、葛根、畜禽水产、烟叶、柑橘、高山葡萄等主要农产品制定生产和管理标准,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加强对农民的标准化生产培训,增强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和操作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对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实行提质升级,到2011年建成高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保障农产品质量监测经费投入,切实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基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构筑农产品进入流通、消费领域的安全防线。

8.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强化科技支撑。紧紧围绕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在种苗繁育、种养技术、病虫防治、生态保护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整合培训资源。将劳动、农业、扶贫、移民、农广校、农开办等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信息、师资、设施、就业渠道等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培训质量。利用原梅花村职业中学现有场地,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2015年前建成一个能容纳500人的高标准农学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围绕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在6个片区均建立一个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中心职能。加强各涉农银行支农力度,力争农业银行每年新增贷款的50%以上和农村信用社每年新增贷款的70%以上用于农业。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健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推进农资配送中心、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中心、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建设。到2015年,组建县级配送中心(站)163个以上、乡镇联锁经营网点185个以上,以及农家便利店、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246 个以上,形成以县级为龙头、乡镇为骨干、村级为终端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加快县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建设步伐,巩固乡镇动物防疫站站房建设成果,确保每个乡镇站拥有12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诊断、物资储备设施和场地。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1.城镇发展目标

坚持以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为目标,以扩容提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镇为骨架,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庄为网点, 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县城发展目标。按照“规划超前引领、扩容提质并举、三山两江相融、特色风格鲜明”的县城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功能。基本完成老城改造,推进县城建设重心向城东、城南新区转移,实现“一江两岸”建设格局和“四纵八横”路网骨架,城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使辰溪成为怀化北部经济圈的中心和物流枢纽。实现国家卫生城市验收达标,创建省文明县城和园林城市。

小城镇发展目标。依托S223线,建设火马冲、寺前等城镇群;依托S308线,建设潭湾、桥头等城镇群;依据各地特点实际,将黄溪口、安坪、孝坪等城镇发展成优势特色突出的中心城镇。到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2.09万,城镇化率达到41.29%。

2.城镇建设重点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15个:双溪综合治理工程;文体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沿江大道环城公路及老城防洪堤改造;城南防洪大堤、滨江大道建设;沅江休闲风光带建设;城南开发;锦沅大道建设;城东育才路建设;长城北路建设;大型停车场及汽车东站建设;自来水厂迁建;三山、两水、一溪多点绿化建设;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城市管道燃气建设;高档住宅小区建设。此外,力争打通与火马冲工业园区的快速连接通道,使县城成为承载园区的平台、物流集散的中心。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水、电、路及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环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建设。

3.提高城市品位

高标准完善县城总体规划、详控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完成30个乡镇规划修编和村庄整治规划,严格规划执法。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化、监督社会化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实行城市目标管理制和辖区管理责任制;加强法制化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倡导文明执法;加强规范化管理,按照“清洁干净、摆放整齐、交通有序、功能齐全、绿化美化”的目标,加快城市硬化、亮化、绿化、美化进程以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供水供气安全、公共交通便利、环卫设施配套、绿化亮化达标、特色风格鲜明、治安状况良好、市民素质较高、社会风气良好的现代宜居城市。到2015年末,道路硬化率达到98%、亮灯率达99%;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3m2;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4.加快城镇经济发展

加强对城镇的市场引导,增强城镇的工业聚集、科教辐射、商品集散、信息传播、综合服务等功能。充分发挥城镇集聚产业、集聚资金的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农副产品市场,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形成以城镇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支撑城镇发展的互动发展格局。

5.强化社区组织服务功能

加快建立面向社区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特殊群体的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老干服务、残疾人服务、幼儿服务、医疗服务、维修服务等其他服务业。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吸纳有专长的人才,推进社区服务高效、有序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水利建设

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改造支渠169条/278.85公里,改造斗渠140条/237.04公里,改造农渠286条/426.3公里,整治山塘151口,整修溪河坝119座,新建渠系建筑物84处,改造渠系建筑物84处, 改造电灌设备78处/2542千瓦,整修排水沟21条23.6km。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成供水工程133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19处,解决29个乡镇108个行政村7.621万人的饮水安全。启动长田湾水库(或柿溪)向县城供水的备用水源工程,兴建一批向集镇供水的水源工程,建设乡村水窖和集水井1万口。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完成长田湾中型水库、14座小(一)型水库、60座小(二)型水库和三脚岩水闸的除险加固。抓好城镇防洪堤建设,完成城南防洪堤及城北防洪闭合圈建设。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水生态及水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蒋家坪溪、柿溪、落衣溪、双溪、腊天溪、桐山溪、黄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辰水项目区治理和寺前项目区石漠化治理。完成辰水、沅水等主要河流的河道与岸线治理。加强灌区工程建设。完成长田湾水库的渠系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对龙埠、唐家山中型电灌站进行更新改造,完善渠系配套;加强与麻阳县对接,整合出辰水灌区项目。实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工程,完成晓滩电站建设,新建鸬鹚等6座水电站;完成罗水、燕子洞等电站技改。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完善洪水预报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快水利风景区开发,借辰溪县被列入第八批水利风景区的契机,以罗子山水库和燕子洞水库风景区开发为龙头,开发小(一)型水库风景区5座,新建水库农庄4个,逐步完善三角冲、花木兰、桔海山庄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水库经营效益。

2.加强交通建设

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交通网络。公路建设,做好溆怀高速辰溪段、S233线二期、S308线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沅陵三角坪至辰溪火马冲的加密高速公路建设;加强省道改扩建,将S223线城南金三角至娱乐老虎机军屯村、仙人湾炮台村至龙头庵乡大村村、龙头庵至雪峰青树村3条共37公里的公路建成重丘二级新增省道;改建县乡道5条、62.85公里,改造五里墩至云箭集团红敏分厂及S223线花椒湾至云箭集团所在地孝坪的国防公路建设,完善其它路段改造600公里。桥梁建设,完成渡改桥7座,危桥改造40座。场站建设,完成县汽车站迁建,新建乡镇农村客运等级汽车站19个,汽车简易站和招呼站320个。河道治理,加强以辰溪至泸溪、清水塘至辰州滩、鹅公颈至黄泥海3处为重点的沅水河道疏浚整治,通过河道疏浚、拦截水流、河道综合整治等航道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航道通航能力,改善水运条件。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好城南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和城市公交运输中心,实施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加强公路管护及大中修,提高公路质量,确保交通安全。启动城南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火马冲工业园水运码头和大洑潭水电站为龙头、集水上货运、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水上交通服务网络。码头建设,建设汽渡客货码头9个,改造境内水域客渡25处。

3.加快电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输配电网架,提高输供电质量。力争到2012年全县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启动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实现城乡供电同步、用电同价。

(五)加强基础服务建设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以县城区和火马冲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一级物流中心,以孝坪镇、安坪镇、黄溪口镇、潭湾镇、修溪乡为中心的二级物流中心,以其他乡镇为三级配送中心。加快火马冲物流园建设,结合湘西地区区域性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整合贮木场专线、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和仓储等工业物流基础,建立现代化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建成800万吨吞吐量现代物流园。加强县城市场建设,重点建好城东城南区域商业中心、城北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城南再生资源市场和矿山机构产品市场建设。加快乡镇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改造,完善乡镇农贸市场布局,增强乡镇农贸市场功能。

2.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

充分利用我县旅游资源特点,抓好大酉山、辰阳古镇、罗子山瑶族文化民俗风情、燕子洞生态风景区、湘西剿匪胜利公园、沅水十里画廊、船溪古驿站、上蒲溪五宝田古村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打造辰阳古镇——燕子洞风景区1日游、湘西剿匪胜利公园——沅水十里画廊1日游、辰阳古镇——罗子山风景区——上蒲溪五宝田古村2日游三条精品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建立县级旅行社、旅游管理服务中心、旅游车船公司、旅游饭店、旅游商品专卖店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功能。

3.加快信息化建设

加强以光纤通信为主,卫星、移动、微波通信为辅的互联互通天地一体的宽带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网络的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到2015年底,电信网络覆盖率达100%,移动信号覆盖率达100%,联通网络覆盖率达100%,所有政府部门实现业务信息化管理和网上办公,初步实现政府绩效网上考核,实现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渗透融合发展,完成政务外网县内横向建设。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1.科技

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县财政中足额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努力改善科普工作条件,积极引进、消化和推广适用先进技术,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在电石、建材、电缆制造、化工、生物技术、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创新型企业20家,企业研发中心10个,培育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高新产品1-2个,力争1-2家企业列入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实现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每年申请专利50项,其中授权量40项,全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10%以上。全县新增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共5家以上。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12396服务热线、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为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加强节能节排科技应用推广。加快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大行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应用力度,推动工业废水及工业园区尾水回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城镇污水处理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好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无害化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绿色发展。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配备县、乡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立防震减灾财政投入机制,继续完善沙堆地震宏观监测点、溪口农村民居地震安保示范点、以及县一中、明德小学等5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

2.教育

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4%。重点建设合格制学校和示范学校。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充分利用各乡镇闲置校舍创办公立幼儿园。努力打造教育品牌,85%以上学校达到县级标准化学校要求,85%的农村学校达到合格学校办学标准。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切实提高教育待遇,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

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认真抓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积极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缺科教师,充实师资力量。继续抓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工作。通过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8%、95%、90%以上。

着力提高教育水平。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15年,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其中有学习能力的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75%,小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2%以下,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5%以下。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争取在201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以上,其中城镇达到95%以上,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一年教育率达98%。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比例达85%以上,职高、普高招生数基本趋于平衡。高考质量明显提高,升入高等院校人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和全社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水平。科学合理完善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大力推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2011年建成白云职业学校,加强云箭集团与该校合作,充分利用云箭集团人才、技术和设备优势,将该校建成我县高标准工学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推筹发展电大、高教自考、远程教育、成人教育。

3.文化

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加强“一园”(胜利公园)、“一地”(湘西剿匪史料陈列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一心”(文体广电活动中心)、“一院”(影剧院)建设和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使全县60%的行政村拥有娱乐室、图书室、体育锻炼场所。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的开放使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娱乐、健身、休闲、培训、学习的中心。通过进修培养、招聘引进等方式,优化人才组合和年龄结构,提升文化队伍素质。加强对文化文物的保护和开发,保护弘扬辰河高腔、茶山号子等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文物、博物事业,建设一批具有辰溪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博设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精心组织文化产品生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4.卫生

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实施各类项目428个,建筑面积107400㎡。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8个,建筑面积65000㎡;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5个,建筑面积6700㎡;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住院项目20个,建筑面积12000㎡;村卫生室395个,建筑面积23700㎡;采购医疗设备6013台件。加强基层医技人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或引进一批医技人才充实基层卫生院,逐步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缺乏问题,到“十二五”末,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执业资格人员达95%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60人以上,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7人以上。推进医疗机构提质升级,在“十二五”期间争创2所2级甲等医院。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均等化目标。

5.体育

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在大洑潭库区修溪地域建立怀化市水上运动会中心赛艇基地,修建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2000座位的篮球馆及占地30亩的健身休闲广场。在城乡和小区建设中设置一定健身场地,加快健身器材进单位、进学校、进小区、进农村,逐步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条件。以篮球赛、门球赛、健身操赛等为平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探索市场化运营的新途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事业,推动体育事业产业化发展,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

6.人口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范围,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全县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5.5万以内,“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7、广播电视

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到“十二五”末,全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8万户;完成广电文化大楼建设,建立广播电视宣传中心基地;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业务;全面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广播电视自办节目力求做到频道定位准确,节目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深化机制改革和体制创新,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队伍。

8.人才

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着力培养引进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深化人事、劳动管理、收入分配制度等人才体制改革,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环境,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引进各类专业人才625人(高级职称以上145人,中级职称135人),其中,教育专业人才170人,农业专业人才30人,卫生专业人才160人,广播电视专业人才25人,林业专业人才30人,工业专业人才160人,文体人才50人。资源总量从现在的8798人增加到1.12万人,年平均增长5%,人才资源比率由现在的1.64%提高到2.08%。

9、国土资源

围绕发展大局,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全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主动做好供地保障工作。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至2015年,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80公顷。积极开展村庄整治,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整村连片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加强矿政管理,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和准入条件,促进各类矿山规范、集约、规模开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规范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积极开展山洪、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摸清灾害隐患情况,加强对沅水、辰水两岸和S223、S308线,娄怀高速两边及煤矿采空区等生态脆弱的易灾地区实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做好地质灾害预防,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10、生态环保

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实施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到2015年,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以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大力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开展饮用水源综合整治工作,建立水质预警体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管理,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重点,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绿化力度。推广利用低毒农肥,控制污染,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实施沼气、太阳能工程,加快实现农村能源清洁化。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坚决依法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积极推进林业资源培育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碧水、青山、蓝天”等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在“十二五”期内,每年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以上,年增加林业用地2600亩以上,期末达到191.3万亩。

11、其他社会事业

妇女儿童工作。认真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卫生、教育、就业工作,加强妇女儿童教育活动设施建设,修建好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机制保障和物质条件,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青年工作。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加大青年就业培训力度,积极引导鼓励广大青年就业创业。

民族工作。切实落实中央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宗教工作。坚决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和中央对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界人士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档案工作。完成县级综合档案馆异地新建。以基层档案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乡镇、重点工程、民营企业、社区、村级以及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

残联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加快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计划康复服务5000人,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3300人,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500人,扶持1200名残疾人参加各种劳动就业。

史志工作。完成二轮修志及《中国共产党辰溪历史》编纂任务。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和地情资料开发工作。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力度和革命遗址保护力度。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 

1.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经济等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深入实施建功创业活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机关工作人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着力扩大政府投资,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以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城乡就业者和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到2015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95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450人;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910人,新增城镇就业165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每年保持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5%以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分行业分人群开展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将国家公务员、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严格社保基金管理。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更多的低收入者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到2015年,累计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25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450人,失业保险9300人、工伤保险9300人、生育保险8450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均达100%,城乡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

3.加强民政福利事业建设

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着力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到2015年,全县乡镇敬老院覆盖率达75%,五保户供养率100%,五保老人入院率达39%。向上积极争取,加大财政投入,使社会救济费年均增长11%,地方安排自然灾害救济费年均增长8%。在各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优抚门诊,优抚金比“十一五末”提高50%。

4.做好扶贫工作

深入开展城乡扶贫帮困、救灾援助活动,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明显增加,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

5.抓好库区移民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库区基本口粮田、水利、交通、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产业开发扶持力度,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到2015年,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一五”末提高2000元。加强库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库区和谐稳定。

(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各领域法制化进程,突出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着力建设法治辰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推进依法治县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扩大普法宣传教育范围,使普法宣传教育覆盖农村、城镇、厂矿等社会各个领域,普法宣传教育对象扩大至农民、商人、企业员工等。重点抓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积极探索以法律手段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加强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人大、政协、群众、新闻媒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促使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大力纠正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竭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信访工作,规范信访秩序,遏制非法上访和无理缠访;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把各类社会矛盾调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依法稳妥处置群体事件。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形象树警、从严治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素质过硬、司法公正、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切实加大保障力度。加大对政法部门经费保障力度,提升政法工作装备设施及政法机关办案能力,大力实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促进司法公正,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三统一”。着力建设平安辰溪。夯实综治基层基础,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拓宽平安创建领域,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努力创建国家级“平安辰溪”。

3.扎实抓好安全生产

    进一步理顺安全管理体制,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监管,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做到有患必治、有责必究,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4、健全国防动员体系

    加强国防教育,全面提高国防意识。着力抓好人防工程和指挥通讯及警报系统建设,完善人防基础设施,增强人防功能。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依法妥善安置退伍转业军人和随军家属。加快构建社会安全预警和应急反应体系,提高社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九)深化改革开放

1.深化改革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行政问责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效能。深入贯彻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推行政府工作精细化管理。按照阳光、高效、廉洁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陶朱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积极组建地方商业银行,加快筹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公司,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有效激活民间资本,努力破解资金难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在火马冲、田湾、潭湾、修溪片区新设1个农村金融服务中心,缓解农村群众创业资金短缺难题。

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推广、动物防疫、现代物流、金融支持、信息服务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应对“县财省管”新体制。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稽查和协税护税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评算评审论证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努力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

医疗卫生改革。全面推行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按照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扩大开放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完善政策,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鼓励招大商、大招商,切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与我县能源、矿产、建材、竹木等资源优势的有效对接,积极引进和实施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优、财政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扩大引资规模,提高招商质量。到“十二五”期末,外贸出口主体达10家,实现外贸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十二五”任务的全面完成,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工作责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1、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发展任务,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反腐倡廉同改革发展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县委的各项决策决定,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对“十二五”发展的部署和安排上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2、强化组织实施。成立县“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3、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对“十二五”规划的运行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社会监督,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及时公布规划进展情况,让广大群众知情,引导广大群众参与规划执行,营造浓厚的团结共事氛围。

4、突破制约瓶颈。一是解决供地难题。协助国土部门做好土地指标的争取工作,为项目用地提供保障。二是解决供电难题。加大衔接沟通力度,理顺供电体制,完善电网改造,保障企业生产正常用电;三是解决融资题。加强招商引资、民间融资和向上争资金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发展资金缺乏难题。四是解决环评难题。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着力技改提级,引进环保项目,确保更多项目达到环评要求。

5、强化项目支撑。对规划中所列入的重大项目,要切实加强前期工作,高起点谋划、开发和谋划一批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完善项目库。对重点项目的审批核准实行绿色通道制,促使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要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严格重大项目工作考核,健全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负责、一套班子专抓、一套办法管理、一套机制考核),落实各级各部门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工作职责。要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用好用活“国资”、“外资” 和“民资”,努力破除资金瓶颈。

6、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良的环境来吸引资金、争取项目,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要营造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认真实施“六五”普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二要着力营造高效规范的行政环境。严格执行行政裁量权,加强行政程序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有效杜绝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便利。三要着力营造成本低廉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税外规费“统收分拨”的实施范围,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四要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培树一种以经济为本、以发展为先的价值观,着力营造一种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动员全县上下对企业真挚关怀、真心帮扶,做到优惠政策不截留、宝贵商机不耽误、影响发展的现象不出现。五要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创新社会管理,认真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