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坪镇2022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07 14:46 信息来源:辰溪县安坪镇

安政发〔2022〕41号

关于印发《安坪镇2022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直属单位:

《安坪镇2022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辰溪县安坪镇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1日 

安坪镇2022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工  作  方  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有关部署要求,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22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为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粮食产量、优化粮食结构,重点做到“两稳两扩”: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稳口粮就是稳定水稻生产;稳玉米就是着力提高玉米单产,巩固提升产能;扩大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80亩。稳定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其中水稻3.05万亩,玉米等旱粮1.42万亩),总产量1.9万吨以上。充分利用旱地、坡地、园地等资源推进旱杂粮生产,积极发展玉米、红薯、大豆等旱地作物间作套种,进一步增加旱粮面积。发展优质稻2.38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0.92万亩以上)。全面提升优质稻、特色杂粮生产能力,粮食供给侧结构明显改善,品质明显提升,效益明显增强。

二、工作重点

(一)千方百计稳面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粮食面积只增不减的要求,坚持“稳水稻、扩旱粮、增加复种、遏止抛荒、防止非粮化 ”的思路,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确保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3.05万亩以上,旱粮面积1.42万亩以上。严守耕地数量底线。持续开展耕地抛荒专项整治,按照省委、市委、《辰溪县耕地抛荒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构建耕地抛荒“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实行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实行台账销号制度,娱乐老虎机底要全部销号清零。强化耕地利用乱象治理,防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水稻功能区非稻化。抓好耕地安全利用,对不适合发展口粮生产的耕地,大力发展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等资源发展旱杂粮生产,积极发展玉米、红薯、大豆等旱地作物间作套种。

(二)多措并举增产量。坚持藏粮于技,落实稳产增产技术措施。推广以品种为核心的关键技术,确保粮食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水稻良种率100%,玉米等旱粮作物良种率95%以上。积极应用一批绿色高质高效、农艺农机结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水稻、旱杂粮新技术新模式。增加水稻生产用种量,科学安排播种期,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严格控制水稻直播,减少土壤环境污染和影响产量。落实精细肥水措施,挖掘玉米、红薯、豆类等旱杂粮增产潜力。

(三)调优结构提质量。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加大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品种示范推广力度,优化区域布局,规模化种植,重点在九岩坪村、王家洲村、桐榆林村等产地生态环境优良、无镉等重金属超标和其它产地环境达标区域,建立“品质高档化、种植区域化、环境优良化、栽培无害化、产销订单化”五化基地,力争高档优质稻突破0.92万亩,全镇优质稻面积达2.38万亩以上,全面改善稻谷品质,提高稻谷种植效益。稳定调改籽粒玉米、普通红薯等旱粮作物,因地制宜开发高蛋白大豆、小籽花生、菜用加工甘薯、菜用马铃薯等特色旱杂粮。科学调整中稻播种期,避开抽穗灌浆期高温天气危害影响稻谷品质。优化稻油种植模式,发展稻油水旱轮作试点面积0.48万亩,推广“稻油双优”等绿色高质高效模式。

(四)综合施策增效益。推广稻田绿色生态综合种养、稻油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增加一季大豆产量,实现一地双收。集成节种、节肥、节药、节水新技术。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推动化肥、农药减量。采取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培育以30亩以上种粮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一支“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青壮年种粮队伍。扶持耕地面积5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农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推广耕、种、收、防、烘、储、加工、销售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粮食生产上网(互联网+)通电(农村电商),延伸产业链。打造再生稻米等区域性公共品牌。拓展生产发展空间,将粮食生产与猪、鸭、鸡、鱼等养殖结合起来,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休闲农业结合起来,以中高端绿色消费为种植目标,以优质稻基地为主轴,以稻鱼生产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以第一产业的稻鱼为基础,综合发展稻鱼加工等第二产业和稻米、米制品、鱼制品的直销等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

(五)完善设施夯基础。坚持藏粮于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镇长、村长“田长负责制”,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基本农田实行网格化管理。贯彻执行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数量底线。示范推广稻田酸土改良、地力培肥、深翻耕等集成技术模式,狠抓农田提质改造,全面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力争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增长。

(六)科学组织防灾害。树立“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牢牢把握农业防灾减灾的主动权。加强监测预警预判,强化农情灾情调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落实防灾减灾救灾预案,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备足应急救灾种子,提前落实减灾技术措施,切实降低灾害损失。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阻截防控,坚决遏制重大植物疫情扩散蔓延。抓好以二化螟、“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为重点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压实防控责任,治早治小全力扑杀。广泛推广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5 %以上。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实现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有较大突破。

(七)精准施策强扶持。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鼓励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坚决保障“种粮卖得出”,有效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底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兑付。精准落实适度规模经营、稻谷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鼓励和扶持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用足用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等金融政策,不断创新适合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信贷产品,拓宽粮食生产的贷款渠道。落实农业巨灾保险和政策性水稻保险,推进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工作。督促水稻保险承保机构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做好受灾种植户的勘查、定损等工作,确保理赔科学合理,做到主动、及时、精准,帮助受灾农户恢复生产,切实减轻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种粮风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镇党委、政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周能为第一组长,镇长谢争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肖晓佳为第一副组长,易兴芳、田来、张继文、舒俊龙、金敏、张剑锋为副组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相关涉农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小宁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健全党政同责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党委政府共抓粮食生产的工作责任,镇党委主要责任人为镇镇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各村书记为本村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联村干部和村干部为粮食生产直接责任人,形成“乡镇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组到户”的责任体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将粮食目标任务量化、细化,逐级分解,落实到村到组到田块。

(二)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强化技术指导。落实育好壮秧,插足基本苗,配方施肥,科学管水,严格控制直播、防灾减灾等技术措施。镇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建立技术人员联村联大户责任制,确保各项关键技术落到实处。开展春季农资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放心苗。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年度绩效、乡村振兴等重要考核范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粮食生产综合考评靠前的村给予通报表扬,对没有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村进行通报批评。镇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各村落实粮食面积、耕地抛荒整治等工作依据农时开展随机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情况。镇纪委监委加大对村和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政治督查,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工作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